我如何成為我12 從一個 yes 開始的故事

人生很多事情無法預測,我看過一部電影,我記得開頭他說「很多故事,是從一個 yes 開始的。」從跟COO 1-1 的會議結束後,我的人生開始有了劇烈的改變,至今我仍然不知道那是否是我最好的選擇。​

What do you want?


1-1 的會議裡,COO打斷了我才剛開始的簡報,他問我:​
What do you want ?​

我不知道我要如何回答這個答案,我只知道,我那麼不容易到美國跟所以高階主管參與了年度會議,現在,COO來台灣,我依舊是死纏爛打,只為了與他報告我在年度會議後的建議與目標。​

這不就是我在這裡的意義嗎?我就是在這裡簡報給你聽的啊。​
我的內心有無限翻騰的小劇場。​


COO看著我不說話,一臉不了解的臉,他解釋說:「我聽其他人提過你,他們說你一天工作超過12小時,為什麼?你不用休息嗎?」​

聽到COO的問題,我真的是一陣來氣。​
什麼叫做我為什麼一天工作超過12小時,還問我都不用休息嗎?廢話,我當然要休息,但是,你老大要不要看看系統到底有多少問題,你以為維持高分的課程評分水準是怎麼來的?上天垂憐嗎?當然不是,是我們整個團隊用時間換來的!​

我的內心的怒氣如果化作實體的話,可能已經把整間會議室燒掉了,但對方是COO,我保持冷靜,盡量用溫和的語氣回答:​
「因為系統無法自動化,這點,我們可以在我的報告中看到,這裡……」​


我試圖拉回來我的簡報,然後再一次,COO打斷我,他進一步問說:「因為系統不足,你就願意每天工作超過12小時?為什麼?What do you want ?」​

我整個人大傻眼,我不懂,他到底是哪裡有毛病,你系統不足,不就是要用時間換嗎?不然KPI怎麼達到?​

於是,我回答:「是的,因為系統不足,所以需要人力不足,我就是想要達成我的KPI。」​


COO的臉看起來很懷疑,他的臉我現在回想起來,是那種「你真的知道你在講三小嗎」的臉。​
他繼續問「但是,達成KPI是為了什麼?我想知道,你到底想要在這裡做什麼?你想要獲得什麼?」​

那一瞬間,我覺得我要哭了,我覺得為什麼這一切這麼鬼打牆,為什麼他就是不知道,我只是一個想要把我的事情做好的人,我只是一個想要有一個機會好好表現的人,為什麼他就是不肯聽我準備了很久的簡報,為什麼要一直問我這些問題。​

我一直以為是我英文不好,可是這次,我很確定,我沒有,我完全聽「懂」COO的問題,我也完全可以回答,可是,我似乎「不懂」他到底想要什麼。​


我的聲音有點崩潰,但我想,算了,就直接說吧。​

我到底想要什麼?



我說「COO,這是我來台北的第一份工作,我不知道你對於我們品牌的想法是什麼,畢竟我們沒有聊過。我知道很多人都覺得我們是一個含著金湯匙出身的品牌,集團養了我們這麼多人,然而我們的業績卻那麼差,可是,你知道嗎?我真心喜歡這裡,我喜歡到,我把這裡當作是我自己的公司,聽起來很可笑,可是,我加入的時候,只有不到10個人,現在已經超過100人了,我們從小小一區,到現在已經有了自己的辦公室,這是我為什麼願意工作這麼長的時間,我就是一個想要把事情做好的人。」​


COO彷彿獲得他要的一點答案,他的表情緩和了一點,他接著問「那你都沒有想要成為管理階層嗎?」​

我回答「當然,但那不在我的掌控範圍。」​


他看起來非常的驚訝,是那種「你在開玩笑嗎?」的臉,他說「所以你想成為一個經理?」​

我回答「當然。」​


他說「所以,你這麼努力是為了當經理?」​
我真的覺得好累,我說「我沒有想過我一定要當經理,但是如果可以當,為什麼不要?」​


COO笑了,他說「我知道,你不僅會上課、會排課、你還懂所有的客服,系統、內部關係,對嗎?」​

「Yes」我只回答了一個字,我真的不知道這個會議的意義是什麼。​


COO說「那麼你知道客服經理要辭職的事情嗎?」​
我何止知道,我從頭知道到尾,而且我現在的情緒,連我都想辭職了,到底在搞屁啊。​

我說「Yes,我知道她提了辭呈,但我不知道後續,因為我兩天沒看到她了。」​


COO很訝異我的冷靜,他問:「客服經理沒來的這兩天,客服有問題怎麼辦?」​

我說「他們會問我,因為他們的教育訓練是我做的,包含客服經理的教育訓練也是我做的,我知道所有的客戶、所有的老師、所有的教材,我甚至可以背出來,系統的問題我知道集團的技術負責團隊要找誰,所以,問我就可以了。」​


COO說了一句改變了我的人生的問句​
「那你願意接下客服團隊嗎?以後你帶領客服團隊,當然包含了你現在的排課團隊。」​

空氣瞬間安靜了,我完全不知道故事的發展會變成這樣。​


於是換我問問題:「所以我是經理嗎?」​
COO回答「Yes」​

我又問「那我會加薪嗎?」我問出口的時候,覺得我很市儈,但是我真的想要加薪。​
COO回答「Yes,50%。」​


然後空氣再度瞬間安靜。​
COO問「Not enough?」​

我說,足夠了。​

If you want it, say it.




這個會議已經到了尾聲,COO最後說了一句話,成為了我後來的處世準則之一。​

「If you want it, say it.」​


COO當天就完成了我的晉升簽呈,經理的身分即刻生效,然後他就去過聖誕節了。而我,成為了24小時的客服經理,前後總共管理三個團隊:客服團隊、排課團隊、技術客服團隊,總共20個人,12人在台灣,8人在美國。​

那一年,我剛滿27歲。​
然而,12月聖誕節前夕剛成為經理,幾個月後就過年了,那次的過年是我人生最難熬的一個過年。​

復盤當年的那場會議:我如何成為經理



幾年後,我重新看這段對話,我覺得,收穫非常多,因此,難得在故事的最後,我想要用即將邁入31歲的腦袋來分析當年我與COO的這段對話。​

  • 任何能夠與主管、老闆 1-1 的機會,都不僅僅只是報告而已。
  • 意思是說,不僅要說出你的貢獻、你的建議、你的方案,更多是關於你這個人。​

  • COO要知道的是,其實不是「what」(你做了什麼),而是「how」(你為什麼要這麼做?)​
  • 幾年前我不懂,這幾年,我深深思考了 Simon Sinek的影響,他在他著名的TED中演講 < How ​ great leaders inspire action > 提出著名的「The Golden Circle」理論,也就是三個同心圓,由內而外分別是:Why、How、What。​

    在這個講座中,Simon Sinek說了一句我非常印象深刻的話:People don’t buy what you do; they buy why you do it.​

    再重新思考COO的問句,他想知道我的「what」(奮不顧身的加班)背後的「why」究竟是什麼。​

    也就是,我身為一個工作者,在過去不眠不休到底是為了什麼?然而,我那時候並不知道,我其實不知道我的why,因為我是受到「what」所引導。​

    我是「因為系統很多問題,因此下意識靠時間去彌補的人」,我只會做,可是我不知道為什麼。這就是當時,我一直覺得我跟COO在雞同鴨講的關係,他先跟我討論跟上一層的內容,可是我當時無法。​

    但COO最後的提示「if you want it, say it.」其實是鼓勵我,找出我自己的why,然後記得說出口,因為你不說,沒有人知道。​

    還記得影響我很深的 H 曾經說的話嗎?​
    「如果你覺得別人不了解你,那麼有一半的責任在你身上,因為你不講,沒有人知道,跟他人解釋到他人懂,是你的責任。」​

    我想,他們說的是同一件事情。

  • COO在任命一個人擔任重要職位的同時,需要同時確認這個人是值得託付的。
  • COO之所以突然來找我,其實是因為客服經理突然離職,因此,他急需要找到一個人替代,因此,他才想跟我討論我的why。​

    我必須承認,在我當了經理之後(或者說,自從我開始可以跟他報告開始),其實我一直不是一個很成熟的人,他可能在我的身上感受到了很多無奈。其實從上面的對話,你就可以知道,如果是現在的我,對上當時的我,我也會很無奈。​

    因此,他無法期待我會自己講出why,而是只能像個循循善誘的老師,嘗試引導,可惜,那次是失敗的,他只能自己給我一個why。但同時,他也不用當我的老師,因為,自己的成長自己搞定,職場上,沒有人有義務當你的老師。​

    雖然,我當時是一個很幼稚的人,但至少,任命一個把這份工作當作是自己的品牌來經營的人,外加知道所有執行細節的人,我想,在當時,可能是最好的選擇了。
  • 彌補KPI的方法永遠不僅僅只是用時間。
  • 這是我在過去的工作中,覺得我最常使用的方式,卻也是最基礎的方式。為了維持高度的課程滿意度,我用了非常多的時間彌補,我一個人的時候是這樣,我帶團隊的時候也是這樣。​

    我自己是工作每天超過12小時的人,任何時刻,你講得出來的時間,我都曾經在公司工作,而且不只一次,我在那三年睡眠嚴重不足,而且時間大亂,後來,我就成了一個非常會暈車 / 暈船 / 暈機的人。​

    但是,我過去不知道,有除了時間之外,更好的方式。​
    我會覺得那時候的我很笨嗎?​
    倒也不會,只是我充分知道,我那時候真的只是求一個表現的機會而已,只要可以有好的表現,或至少不要表現很爛,我都可以接受。​

    在當時,我就是一個執行的人,就是一個需要一直一直做事的人,其實每天都累到回家就洗洗睡,老實說,要想出什麼方法,我當時根本沒有那個腦袋。​

    但回想的用意不是責怪當時的自己,而是可以反思現在,如果有類似的情況的話,我是不是可以用更好的方式做到了呢?​

  • 最後,一無所有的時候,很努力是我唯一可以做的事情,也是唯一的幸運。
  • 老實說,我的職涯發展確實是因為那場會議後有了完全不一樣的發展,我升上了中階主管,我開始帶領團隊,我正式需要向COO報告,我開始需要除了做事之外,還需要關係更多其他的事情(例如跨部門的合作、策略、決策等等)​

    中間磕磕碰碰,可是,我真的學到了很多。​
    我每次想到這件事情的時候,我都覺得:我到底是何其的幸運,可以得到這樣的機會。​

    我也不禁思考,是不是在過去,只要少了某個環節,我就會走上完全不一樣的路,那那個環節究竟是什麼呢?​
    我一直想不出來,但我一直很想要知道,我害怕我在未來錯過了那個環節,我就錯失了進步的機會了。​

    後來,我看了查理蒙格的《窮查理的普通常識》,講到了「魯拉帕路薩效應」( Lollapalooza Effect ) ,說的是各種因素間互相強化,而產生了極大化的作用。​

    查理蒙格的本意是在說,做任何的投資,不該只知道你要投資的公司,你要知道那個產業、知道他的歷史、知道他的現況、知道他未來的發展、知道所有的事情,如此你會建立起,自己的思維模型。當你建立起不同的思維模型的時候,你會發現,這些不同的思維模型相互交錯,這會讓你在思考有大躍進。​

    但這不就是人生嗎?​
    其實人生也是,我過去所有做得事情都是,不管是那些努力、那些熬夜、那些爭吵、那些沮喪,所有的所有都是,這就是人生。​




    但不管如何,恭喜27歲的小金魚在第12集終於當上了經理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I accept the Privacy Policy

    內容索引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