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小金魚與Sandy的華爾街日報讀書會全記錄

▌ 2021年華爾街日報讀書會的起源

「華爾街日報導讀」也是2021年為期一整年的計畫之一。(2021年完整計畫請看這裡
靈感的來源是《富蘭克林自傳》。
 
富蘭克林在自傳裡面寫到:他成立「互助學習會」,邀請當時和他一樣喜歡看書的朋友,一起討論書籍的內容與現今社會的各種議題。
 
那時候,我就在想:可不可以我也有這樣長期、高度精實的讀書會,自己為自己讀書,同時也可以分享給他人,
 
這時候,Sandy代言了風傳媒的華爾街日報,我們那時候就想:還是我們有一個小的讀書會,一起來讀這些平常我們也不會深入挖掘的內容。(認真,我平常也不會看這些財經議題然後深入研究)。
 
去年年底的時候我們就開始計畫與討論,尤其是那些讀書會後的晚餐,我們幾乎是抓住了那些片段的時刻把這件事情討論成形,還有訂下日期、規則。
 
去年12/12,我們舉辦了第一次的華爾街導讀會前會。
(我常說,我很多時候都不小心把工作的習慣帶到了這些事情上。
舉辦200人的日更團創作者派對前需要一個KO(Kick off meeting),華爾街日報導讀正式前需要一個會前會。)
 
這兩個會議的目的都是與大家聚焦目標與執行的方法。

▌華爾街日報讀書會成員的回饋

「待在一個產業或是公司太久,即便是新創都容易讓思維變得狹窄,#透過雙週一次的華爾街日報讀書會,不斷的去拓展自己的視野邊界,同一個事情在不同的產業所造成的影響以及解決方法都不一樣,最重要的是, 整場讀書會的「思維密集度」很高,I feeling good!」​
—— Fin-tech 演算法工程師 Ken​
 
備註:思維密集度 引用自 得到app萬維綱所描述:(別人準備讀物所花的時間)/(自己閱讀這份讀物的時間),舉例:一本書作者用1000個小時完成,而你只花兩小時閱讀,那「思維密集度」等於1000/2=500。​
 
 
 
「華爾街日報讀書會幫助我,#第一線更深入了解不同產業背後的故事,透過每兩週一次燒腦的深度交流,及聆聽優秀同學的分享,給我向優秀的人學習的機會,我相信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遠。」​
—— 家電業 專案經理 大姐姐​
 
 
「華爾街日報導讀讓我的邏輯思維有根本性的升級,國際新聞不再是紙上談兵,從交流中切身感受了國際趨勢與多元產業觀點。」​
——金融資安 ​ 產品經理 Crystal​
 
 
「雙週華爾街日報導讀讓我能在工作之餘,透過 plain language 以及各個與會夥伴們從不同背景與產業的眼界、觀點,深化與拓展知識領域,讓工作或日常能更精確回應每個新挑戰,並且在與各個不同層級的溝通上深度交流。」
 
—— 科技業 資深策略顧問 Vivian
 
 
「雙週華爾街日報導讀讓我結交多位跨界專業人士的學習夥伴,讓我的知識眼界變得很有深度,也讓自己在跟上市上櫃的老闆的聚會中的談話內容更與眾不同,可獲得不同層次的反饋。」
 
—— 國際獵頭 Sandy Su
 
 
「參加華爾街日報導讀讓我認識了不同產業的專業人士,透過每兩週的聚會,大家分享不同的觀點及見解,並一起腦力激盪試著挖掘出更多的訊息。這樣的交流環境,不僅訓練自己的閱讀力也同時強化了自己的解讀力及溝通力。」
 
 
——資訊顧問 財務分析 Ted
 
 
 
 
「華爾街日報的導讀讓我在做業務的開場白的時候可以有更深入的話題跟中高階主管對談,同時也透過case study的方式,從不同產業的角度更全方位的知道世界的趨勢。」​
—— OMO系統商 B2B sales manager 小金魚​

▌華爾街日報讀書會旁聽成員回饋

① 運用讀書會的知識與簡報概念,驚艷面試官

「我剛剛線上面試用了在讀書會學到的知識跟簡報概念,讓面試官驚艷。她沒想到這是我第一次簡報,讀書會真的讓人學到很多。」

Hi 小金魚

 
很開心這次有報名到讀書會\^0^/ 原本還想說會不會這次報名晚了沒報到 QAQ
 
有件很開心的事很想跟你分享~~(不過好像你有分享在粉絲團中,但還是想親自跟你說) (PS 是在堅持什麼啦 XDDD)
 
透過幾次旁聽華爾街日報導讀下來,從中學到的概念將其應用在面試上,得到了面試官的讚賞,他不相信我第一次做商業簡報
 
其實很意外能得到讚賞,面試前也很挫,因為那次是大學畢業後第一次正式的商業簡報呀~~簡報內容還不限範圍,自己決定想要賣什麼產品給考官
 
那次的簡報主要是應用了Buberry那個主題的概念,從Buberry看綠能產業,不同的講者內容最後串連在一起。而我將這樣的概念放進了簡報裡,讓看似沒相關的東西最後有了連貫性
 
真的很謝謝你和Sandy辦了這麼辦的讀書會,還開放讓我們旁聽學習。每次參加都有不同的收穫
 
大大的感謝及感恩~~~

② 激發了自己讀書會的多元方式獲得讀者好評

謝謝小金魚分享你的的華爾街日報讀書會,我才可以想到(上次有問你資料如何取得),如果一篇報導能夠衍伸出那麼多知識,那麼一本書的讀書會除了照本宣科之外,不是可以發展出找更多其他相關的資料,在讀書會裡分享。果然,我這樣作了之後,結果大家都很喜歡,也說大家第一次聽到這樣的讀書會。
 
謝謝

▌2021年華爾街日報讀書會聖誕節聚會

「小金魚 x Sandy 華爾街日報讀書會」今年進行了超過30場的簡報,每一次都是硬到不行的簡報,就這樣竟然已經一年了,我自己都不敢相信(欸等等,創辦人可以這麼說嗎XDDD)
 
 
今天我們用了今年累積下來的旁聽費用(謝謝旁聽讀者,你們是我們的衣食父母xddd),一起請所有的團員聚餐吃飯。這是今年第一次我們相聚不用簡報,果然大家的笑容都增加了不少(哈哈哈哈哈哈哈,但是之後簡報的難度還是沒有辦法降低的XDDD)
 
這次同時也邀請了三個旁聽的VVIP,他們都是在今年參加超過五次的讀者,簡直是我們幕後的團員XDDD。透過這個機會,也希望可以彼此認識,沒想到剛好搭上了某個VVIP從美國回台灣出差,另外一個VVIP則是有其他活動,但還是來快閃了5分鐘,只為了跟我們say hello。
 
不只他們三個,其實我跟Sandy很感謝這一年支持我們的任何讀者,說實在話,這是在是一個很無聊的簡報(?),很硬,而且很多需要聚精會神才能了解的內容,每次準備的時候,總會有種「我是誰?我在哪?為什麼我在這裡?」,哈哈哈哈哈。
 
成員彼此也都覺得這樣的即時議題商業報告,提升了各自的能力,從簡報能力、分析議題、統整結構等各方面,都得到了全面提升,遠遠超出本來的預期。又有讀者們的支持,就覺得好像這一切又很值得。
 
過往我們的讀書會,上下半場各三小時,時間非常緊湊,不太會有彼此聊天的時間,可能唯一的聊天時間是開始前的10分鐘等待人員到齊。所以,我跟Sandy也想要透過這次的機會,讓所有的人可以彼此好好聊天認識。外加,今年疫情的關係,大半年都是在線上見面,大家都認識名字不認識人啊啊啊啊啊啊啊(我已經很臉盲了,這下子我該怎麼辦呢QAQ)
 
整體活動下來,我覺得真的非常的幸福。大家彼此交換近況,有人聊投資、有人聊職涯、有人聊感情(?),有那幾個時候,我坐在邊邊的位置默默地聽著整個空間我們的聲音,有種「wow,這真的是我沒有想過的畫面。」
 
這是一個很美好的聖誕聚會。
而且非常幸運地,這次的場地其實也是我們其中一位華爾街日報讀書會旁聽讀書開的咖啡店,真的是超漂亮,食物又好吃,可惜12/31就要結束營業了,嗚嗚嗚,我不要啊~~~(在這邊吶喊有用嗎哈哈哈哈)
 
 
會後,我跟Sandy迅速把2022年的華爾街日報時間都確定下來了,是的,必須提早一年確定下來所有的時間(而且還打開了我的2022年新的行事曆,作為第一個活動紀錄),同時我們決定一次線上,一次線下,這樣不方便線上參與的讀者還是可以旁聽讀書會,同時,我們也會在明年2/12舉辦二團的團員徵選,預計將二團的團員補足至10人。
 
近期會公布報名的相關事宜以及來年的讀書會時間,有興趣的不要錯過喔哈哈哈哈(聖誕節好逼人啊)

▌2021年華爾街日報讀書會的規則

我和Sandy一起訂下了以下八個規則:
1. 時間:一個月兩次,每個月時間固定。
 
2. 進行方式:每個人會負責一個產業,每個產業會有2-3個人一組,每一次都由一組人當導讀者,負責選一則該產業的新聞,並且列出2-3子議題,一人負責一個子議題,每一個子議題底下由負責人找出1-3個小問題,當天從這三個小議題出發介紹,並且進行討論,一人的簡報時間為15-20分鐘。
 
3. 費用:費用的部分,每次平均分攤場地費即可
 
4. 每次將會事先針對這兩週的重大議題選擇其一討論。
 
5. 中途除非有人退出,否則將不會另外增加人選。
 
6. 第四次開始,每次會開放2次旁聽名額,旁聽同學同樣需發表意見。
 
7. 退出機制:
(1) 自主退出
(2) 連續未出席兩次。
 
8. 正式參加資格必須購買Sandy的華爾街日報

▌2021年華爾街日報讀書會全記錄

▌如何吸引他人加入自己的讀書會

容許我在碎嘴一下說明如何吸引他人加入自己的讀書會。
✔ Step 1:自己先規劃6-7成
自己心中有主題、舉行方式(線上、線下)、地點(哪一個線上軟體、咖啡廳或等其他)、時間(至少第一次要有日期跟時間)
 
因為,你去邀請他人,不能自己沒有想法,你可以複製貼上我的xDDD
但是你不能只是說一句「我想要舉辦讀書會」,然後進一步詢問,一問三不知。
這樣,別人不會覺得你是認真的。
 
人只有在當自己當真的時候,他人才會開始當真。
✔ Step 2:不要覺得一定要多少人,只有兩個人也開。
這是我和Sandy一開始有的默契,就是:就算只有我們兩個人也可以。
我們是真的想要在商業這件事情上面,讓自己再更精進一點。
 
同時,我也想要鼓勵你們,不要覺得別人都動輒則就幾十人,人少不行。
人少,才可以好好做交流,才會知道彼此是不是可以不斷一直讀下去的人。
✔ Step 3:想要擴大人數,一定要結束後分享。
一件事情要擴散,是需要時間的。
不僅需要時間,還需要人去擴散。
那第一個可以擴散的人是誰?就是主揪你自己阿阿阿阿阿。
 
你先開始分享,自然會有人想要開始分享,以及會吸引其他人注意(這就是寫作的威力與魅力)。
 
就算,人數不增,至少你幫自己記錄下了你的學習與成長。
相信我,這非常的難能可貴。
 
我現在回頭看我2017年的文章,除了覺得好笑外,還覺得懷念。
同時,還會感受到原來自己是成長如此多。
 
其實最後收穫最多的都是自己。

▌ 2021年華爾街日報導讀的起源

完整華爾街日報活動導讀的始末請點擊圖片,將有更詳細的說明。

▌ 免費訂閱電子報

▌ 按讚小金魚人生實驗是粉絲團讚

▌ Sandy專屬華爾街日報購買連結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I accept the Privacy Policy

內容索引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