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讀書會二團徵選全記錄

2021 / 5 / 15是一個很特別的一天,市政府發布雙北進入第三級警戒的時候,我們正在線上進行第七次的雙週華爾街導讀。
 
下午1:00我們準時開始了線上華爾街日報導讀第二次的徵選,線上總共有17個人在線,不只台上的人認真說話,台下的留言處也針對講者說的認真討論。
這是一個很美好的體驗,來自不同產業的人各自針對同一個主題發表想法,這次選定的主題是我們一團第一次的主題:2020年的IPO市場探討,分別有五個子主題。
 
有來自科技業、製造業、光通訊、私募基金、資訊、IT、電子、顧問、AM、PM等,不管是PPT設計還是心智圖,都讓人覺得眼睛一亮。
 
更具體的說,是感受到了用心,每個人的時間其實只有6 – 10分鐘,可是,水準極高,可以說真的是當作正式的來了。更期待之後的每一次。
我曾經聽過其中一個團員說,每一次都慶幸自己來了,每次只要有一點沒有聽到,都會覺得很可惜。
 
我們第一次團這禮拜完成了第七次,這七次,只有三次有一個人請假,其餘的時候是全勤的,而且請假的人沒有重複過,有的是從彰化特地來的團員。他說,你問我為什麼願意? 可是我就想要啊~
其實,在現在的時刻,誰不帶著一點恐慌呢?
但我有一個想法,在越眾人恐慌的時候,我們更需要做一些「早就規劃好而且安全的事情」,在家維持原訂計畫進行華爾街日報導讀就是其中一個。
 
早上還是八點多起床,九點半以前就進到了線上meeting room,三個小時後導讀結束,休息一下,接著兩個小時的華爾街日報二團的甄選,然後再跟夥伴留下來討論。
然後一瞬間,就到了現在了。
其實,#這也是一種幸福。
有人可以一起討論、有人可以一起進步。
我們平均每個主持人要花3-5天的時間準備,每一個講者要花1-2天的時間準備,每雙週一次,這不簡單,甚至看到每一次的題目都覺得有點…..崩潰XDDD
 
 
甄選的事前準備很多,細節也很多。
但在檯面上就是看起來一切都很簡單。
萬分感謝我的好戰友們, @sandy’s recruitment note 、 IBM的顧問、消費性電子產品行銷經理以及blockchain大神的共同參與。
我覺得,這次線上的變化我的安心都是多虧了我已經進行了12週的線上讀書會了,每週三都在產生連結、設定麥克風、設定鏡頭、提供連結、測試一切,那時候要改成線上的時候,一切都彷彿是那麼的正常。(但我覺得燒腦了快八小時,難怪我覺得好累XDDDD)
 
 
精彩的簡報截圖可以參考附圖,其他更多細節,我們下次有機會說:)

▌2021/5/15 華爾街日報導讀二團徵選

大家好,我是小金魚。
去年年底的時候, Sandy’s Recruitment note成為了風傳媒華爾街日報的代言人,我們決定要開啟華爾街日報導讀。​
 
 
 

▍為什麼會決定要執行這個計畫?​

從我的角度來說,我是一個B2B sales,整天在商業的世界裡面,如果你想要進步,無法依靠別人,你必須依靠自己,而且是規律性的持續input。​
 
從Sandy的角度來說,她是一個國際獵人頭,她所看到的是作為一個求職者你是否可以隨時準備好自己面對下一個機會,這些都無法瞬間準備,考驗的是平常的累積​
 
 
 

▍華爾街日報導讀的運轉​

我們從去年12/12完成了會前會之後,正式確定了所有的規則,包含了每團的人數限定10個人,參與的團員有製造業、區塊鏈、人資、科技業、消費性電子、行銷主管、資深顧問等組合而成。​
 
 
今年1/17好第一次進行了華爾街日報的導讀, 到目前為止已經完成了六次的華爾街日報導讀。​
 
從拆解2020年IPO的公司,半導體產業,PayPal的實體支付探討、Twitter的新付費訂閱功能、直接找出Netflix的原始財報來看它為何要開始防止共用帳號,到最新的一次探討FinTech金融科技小額貸款對銀行的影響。​
 
我知道,看題目就覺得壓力很大,哈哈哈哈哈哈哈,我每次準備都問自己說「為什麼我要這麼累XDDDD」,但這些是值得的。​
 
 
這個華爾街日報導讀不是只聽我跟Sandy說,而是大家都要說,因為這是為自己而讀的讀書會,不嘗試表達不會進步。​
 
而且每個人都要輪流到主持人,要輪流選題,要輪流轉譯自己的理解給他人理解。​
 
 
 

▍華爾街日報導讀二團徵選​

5/15是我們二團的徵選,為什麼會有二團,因為我們的規則其中一條是:沒有人退團的話,不會增補團員(也就是團員的人數維持10人)。​
 
這次,我們的消費性電子的行銷經理 以及顧問業的資深顧問 將會帶領第二團(我和Sandy初期也都會參加)。​
 
徵選的方式是仿照正式的導讀。​
我們的徵選題目就是第一次我們的導讀內容 IPO。​
因為時間的關係,每個人有6分鐘的時間可以說明自己的觀點。(正常的導讀是一個人10-15分鐘)。
 

▌徵選題目題目

主題:IPO市場熱鬧滾滾!2020年的科技新創們,到底在忙些什麼?
討論的五個問題::
1. 這些新創們對台灣就業市場的影響
2. 他的上下游有哪些
3. 如何可以把這則新聞運用在自己領域的相關性/
4. 如何把這則新聞內容變成你聊天的武器
5. 科技業者們的解讀是?
 
 

▌方式

任選1-3個問題分享個人觀點
每人限時6分鐘
報名完成後,會收到個人的google drive資料夾,直接上傳檔案即可(也可以不需要PPT,任何的方式都可以,ex 心智圖、口述等等)
最後上傳時間為:5/15 12:30(也就是入場前,我們會12:30開始下載資料,不建議自行準備電腦,因為時間有限)
 
 

▌報名相關資料

費用:200/人(分擔場地費),如果不克參加不退費
accupass報名連結,限定15人,accupass設定問卷
(產業類別、工作職稱、為什麼想要參加、從什麼管道知道這個活動)
 
 

▌5/15當天時程表(準時開始)

12:30 – 13:00 入場(報到)
13:00 – 13:10 Opening Sandy:過去我們做了什麼
13:10 – 13:20 Future 小金魚:我們2021年的計畫是什麼
13:20 – 14:50 簡報時間,一人六分鐘,時間到就結束
15:00 預計三點結束

▍華爾街日報導讀成員心得​

「待在一個產業或是公司太久,即便是新創都容易讓思維變得狹窄,#透過雙週一次的華爾街日報讀書會,不斷的去拓展自己的視野邊界,同一個事情在不同的產業所造成的影響以及解決方法都不一樣,最重要的是, 整場讀書會的「思維密集度」很高,I feeling good!」​
—— Fin-tech 演算法工程師 Ken​
 
備註:思維密集度 引用自 得到app萬維綱所描述:(別人準備讀物所花的時間)/(自己閱讀這份讀物的時間),舉例:一本書作者用1000個小時完成,而你只花兩小時閱讀,那「思維密集度」等於1000/2=500。​
「華爾街日報讀書會幫助我,#第一線更深入了解不同產業背後的故事,透過每兩週一次燒腦的深度交流,及聆聽優秀同學的分享,給我向優秀的人學習的機會,我相信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遠。」​
—— 家電業 專案經理 大姐姐​
「華爾街日報導讀讓我的邏輯思維有根本性的升級,國際新聞不再是紙上談兵,從交流中切身感受了國際趨勢與多元產業觀點。」​
——金融資安 ​ 產品經理 Crystal​
「雙週華爾街日報導讀讓我能在工作之餘,透過 plain language 以及各個與會夥伴們從不同背景與產業的眼界、觀點,深化與拓展知識領域,讓工作或日常能更精確回應每個新挑戰,並且在與各個不同層級的溝通上深度交流。」
 
—— 科技業 資深策略顧問 Vivian
「雙週華爾街日報導讀讓我結交多位跨界專業人士的學習夥伴,讓我的知識眼界變得很有深度,也讓自己在跟上市上櫃的老闆的聚會中的談話內容更與眾不同,可獲得不同層次的反饋。」
 
—— 國際獵頭 Sandy Su
「參加華爾街日報導讀讓我認識了不同產業的專業人士,透過每兩週的聚會,大家分享不同的觀點及見解,並一起腦力激盪試著挖掘出更多的訊息。這樣的交流環境,不僅訓練自己的閱讀力也同時強化了自己的解讀力及溝通力。」
 
——資訊顧問 財務分析 Ted
「華爾街日報的導讀讓我在做業務的開場白的時候可以有更深入的話題跟中高階主管對談,同時也透過case study的方式,從不同產業的角度更全方位的知道世界的趨勢。」
 
—— OMO系統商 B2B sales manager 小金魚

▌ 2021年華爾街日報導讀的起源

完整華爾街日報活動導讀的始末請點擊圖片,將有更詳細的說明。

▌ 免費訂閱電子報

▌ 按讚小金魚人生實驗是粉絲團讚

▌ Sandy專屬華爾街日報購買連結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I accept the Privacy Policy

內容索引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