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你該找人聊聊》-2021年上半年被書名耽誤的書本第一名

omg,週日一個下午看書、吃晚餐、洗個澡竟然就到了晚上11點了!!!真的是時光飛逝歲月如梭如同白駒過隙(真的是夠了,但我國小都這麼寫)
 
下午看的一本書(還沒看完),叫做《也許你該找個人聊聊》,欸等等,我懂我懂,你看的這個書名,是不是就覺得「come on,又是心靈雞湯,要我正向面對自己心裡的感受之類的,我才不要……」。
 
蛤,你沒有這麼想喔,好吧,那是我這麼想。(自己承認)
畢竟有段時間看太多心靈雞湯文了,我好怕啊XDDD
但是,今天推薦這本書的人是葉揚,是葉揚啊,你們知道葉揚嗎?你們知道他的兒子羅比嗎?不知道的話,我覺得可以追蹤,因此,業揚每個禮拜發在臉書的週記是我的心靈糧食,有多心靈糧食,就是那種如果沒有看到的話,我還會直接搜尋她的粉絲團確認是不是我被演算法給蒙蔽了(就是這麼狂熱)
 
如果說再狂熱一點就是去年葉揚出書我買了兩本因為我想要兩個紀念品都有……
 
 
言歸正傳,因為葉揚推薦,我想,是不是我錯失了一本好書,而且因為最近看得書都……嗚嗚嗚,不符合我的口味,因此我急需一本書啊(你們懂那種感覺嗎?)
 
於是,我馬上下單電子書,我保持著那種如果被葉揚騙我也可以接受的心情 看了這本書,結果我一看就是三個小時(而且還沒看完,只看了1/3),喜歡到,晚餐直接叫uber eats,而且還要搞一個段落才吃飯。

說真的,這本書可以被列上 #2021年的推薦的排行榜!尤其是後半段,我只看前半段就可以愛上這本書,看了後半段,我直接就決定頒獎給他惹 👑👑👑尤其是很多感情的狀況,跟在《七週遇見對的人》的敘述,如出一轍,在這本書中看到的是故事,在《七週遇見對的人》看到的是背後的原因。

延伸閱讀:

這本書究竟在說什麼?

簡單來說,本書的作者是一個心理師,這本書是第一人稱的口吻來描述,書本裡面是兩條故事線,一條是本書的作者看心理師(是的,心理師也是需要看心理師),另外一個條線則是圍繞她的病人與作者的故事。​
 
上次看這樣兩條線並進而且好看的書是《小腳與西服》,講的是徐志摩第一任妻子張幼儀的故事,同時以敘事者張幼儀的姪孫女張邦梅的故事來輔佐,我只能說,好看到爆炸,至今我覺得推薦的他傳第一名。(自傳第一名是《富蘭克林》,好了,但我們不要再無限蔓延了,會說不完)​

延伸閱讀:

愛死這本書的黑色幽默

再度回來《也許你該找人聊聊》這本書,這本書超級黑色幽默,我就是喜歡那種用很冷的口吻帶點嘲諷的口吻說很好笑的事情,(最近看的另外一本也是黑色幽默的書是《疫後大未來》,同樣大推),我舉幾個例子給你聽聽看:​
① (心理師敘述男友與她分手時)我的心理師朋友聽到這部分時,馬上將他診斷為「逃避型人格」;我的非心理師朋友聽到這部分時,則馬上將他診斷為「混蛋」。​
② 病人要時一再沈溺於這種精打細算(這裡說的是人們會有一種「要不是xxx,我就xxx了」的心態),我有時會對他們說:「如果王后有蛋蛋,就能當國王了。」​
這句話我喜歡到我還去找到了原文:​
“If the queen had balls, she’d be the king.”​
③ 心理治療有時會帶出奇怪反應,因為它某種層面像色情刊物。心理治療跟色情刊物都有「赤裸」的面向,都有刺激的潛質,也都有數百萬名使用者,而其中大多數是秘密使用。​
(其他的以段落難以說明,但是通篇讀起來真的是滿滿黑色幽默) ​

與我過去的愛書可融會貫通

同時,裡面沒有說教,這本書與我最喜歡的《魅力學》以及《七週遇見對的人》、《從負債兩千萬到心想事成的每一天》有很多可以相呼應的地方,我各舉一個例子給大家看看:​

① 關於失去​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改變和失去息息相關。人不可能既要改變又不失去,這說明為什麼經常有人口口聲聲說要改變,到頭來卻始終原地踏步。​
 
我看到句話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七週遇見對的人》的練習中,我們花了一整週的是時間(也就是7個lesson)來說明「接納損失」。​
 
例如,《七週遇見對的人》說:​
☑ 生活中的每一個收穫,代表了其他方面的損失,沒有失去某些東西,我們的生活根本不會向前發展。​
☑ 我們在人生中獲得最重要的技能,可能就是好好回應損失和失望的能力。​
☑ 你的「舊我」必須死亡,「新我」才能誕生,創造的第一步總是破壞。​

② 關於他人是你的鏡子​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心理師像為病人捧著一面鏡子,但仔細想想,病人何嘗不也為心理師捧著一面鏡子呢?每一天,病人都為我們開啟我們必須為自己思考的問題。如果他們能透過我們的回饋更認識自己,我們當然也能藉由他們的想法更看清自己。​
 
我馬上想到的是《從負債2000萬到心想事成》的每一天,有一段它說:​
「那些酸言酸語其實代表你內心的恐懼。」​
 
說的其實就是,他人往往是你的鏡子,你會在意的,會思考的,會有反應的,其實是自己給自己的,而不是他人給你的。這也是在經營自媒體的時候,一個很好的反思點,我後來就一直在思考過去的反應跟我自己自身的關係。​

③ 慈悲之心​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白痴慈悲」用心呵護別人的感受,甚至在對方需要當頭棒喝時,也不給他一棒。這種慈悲比坦承指出問題有害得多,但我們長對自己這樣做。與「白痴慈悲」相反的是「智慧慈悲」,這種慈悲在付出關心的同時,也不吝於在必要時扔下一顆愛的真相炸彈。​
 
《魅力學》花了很多篇幅談論慈悲之心(compassion),包含了「感恩與欣賞」、「善意與慈悲」以及「自我慈悲」,尤其是在最後一個,講得是「我們是否可以關心且善待自己,尤其是最艱苦的時刻」。​
 
而對照《也許你該找人聊聊》,你就會發現,其實我們可以把慈悲分成「對自己」 與 「對別人」,如果是對自己我們用的是《魅力學》的方式,如果是對他人,我們可以用的是《也許你該找人聊聊》的部分。​

④ 你是破壞自己關係的幫凶

例如說,有一個70歲的婦人叫做麗塔,他希望可以在老年遇見一個疼惜自己的人,之前的伴酗酒、家暴,而孩子不體諒她,因此老年後她孓然一身而孤獨,可是,但她獲得了一個新男友的時候,書本說:
 
「不止一次,麗塔幾乎就要負面曲解米隆(新男友)的話,幾乎想用 #破壞關係的方式懲罰自己得到的幸福,幾乎就要縮回她所熟悉的 #孤獨裡找安全感。」
 
☑︎
這讓我想到,七週遇見對的在不同的章節分別描述到這樣的狀況,
例如:
「我們許多人不容許自己擁有幸福美滿的結合,因為我們不會相信有人真正喜愛我們、重視我們。我們的自我意識可能已經因為某個創傷或事件,逐漸成型,所以認定自己不可愛、不值得被愛,或者在人生中注定孤獨。」
 
 
想想,你是不是也會這樣?發生了一個好事,就率先否定自己,別人誇獎,也覺得可能只是一種客套話,我以前也會,後來,我想想,為何我要這樣呢?我又不是童話故事裡那個被毒針刺到,或是吃到毒蘋果的公主,哪有一定要遇到壞事呢?
 
☑︎
可是你的相信的事情會形成你,你賦予了你所相信的思想力量。
《弄丟自己的你,過得有點辛苦吧》說
「第一、你的人格不是你,你擁有你的人格,但你不是它。
第二、你的人格是可以被改變的。」
 
這是有異曲同工之妙的,你要思考,誰是主體?而不是被過去的思維限制住。因著我們是一個長大的人,而不是一個表面長大但是內心是孩童的人,我們需要知道,過去的事情,可能不在我們的控制範圍內,但缺乏的,我們此生有能力自己給予自己,不用假他人之手,不用一定要他人給予,你自己的力量是溫柔很強大的。

⑤ 你的不安是因為還沒得到答案

同時,裡面有一句話,非常的饒富趣味:
「得不到答案對每個人來說都是煎熬。」
 
☑︎
我對這句話這麼感同身受是因為《魅力學》也特別提到了這個:
「因未知而引發焦慮,試著責任轉移。」
 
不確定感在答案出現前是不會消失的,但內心事實上是討厭不確定感的,而且對於大腦來說,不確定感就是壓力。因此我們需要學習的是與不確定感和平共處的能力。
 
而這個共處的方式就是「#責任轉移」(responsibility transfer),簡單的來說,我們把這些壓力轉化成一個具體的事物(例如磚塊),想像它現在在在你的肩頭,然後選擇你的神(or像我就是選擇宇宙XDDD),接著想像你把肩上的責任全數卸下來,然後交給你的神。
 
因此,你不必在對任何事物的結果負責,#每件事都已獲得獲得託管,你可以好好坐下,放鬆享受這美好的旅程。
 
☑︎
再一次強調,這不會讓不安感消失,可是可以讓你共處,這運用的原理是「安慰劑效應」(placebo effect),他說的是,在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因此藥物不夠,因此有些醫護人員給傷患的藥是根本沒有療效的(只是單純的止痛劑),可是,雪朵病人卻還是獲得了實際改善。
 
因為,#心智對生理有著極大的影響。
(如果你看到這句話,請你在看看上一大段我們說的,你就知道,為何我會不斷強調「我們會賦予我們的思想力量」。
 
☑︎
我很常使用「責任轉移」這件事情,基本上初期,我還需要花點時間想像,後期已經是植入腦袋了,還是會有恐懼、不安、害怕的時候,但是頻次下降了許多。

延伸閱讀:

這就是讀書的快樂

讀書最快樂的部分是讓不同的書,在同一個相關的概念中互相引用,並且,擴種你對於一個概念的了解。​
 
 
好啦,這篇文章寫太長了(?),這只是週日下午看完了之後,我心中澎湃的想法(我還只看了1/3),但是我不得不寫(上一次看這心理類型的書籍有同樣的感覺是看《你不爽,為什麼不明說》,也是好看到我馬上寫心得,又扯遠了)。​
 
anyway,我必須說,不要被這本書的名字產生了偏見,哈哈哈,這是我最近看過最好看的書了。​
 
大家去買吧!

延伸閱讀:

●○● 關於感情的推薦書籍 ●○●

最近整理了幾本,發現我推薦的順序是這樣的:
①《弄丟自己的你,過得有點辛苦吧》
② 《也許你該找個人聊聊》
③ 《7週遇見對的人》
 
之所以會把《7週遇見對的人》排在最後,是因為這其中有49個的練習,你相信我,題目都不難,但是因為需要直直深入你的內心,因此,你會在許多地方卡關。
 
因此,第一本《弄丟自己的你,過得有點辛苦吧》是全部當中最白話的,也是讀起來最沒有負擔的,但有助於你開始思考於釐清一些問題。
 
再來,是現在這本《也許你該找人聊聊》,則是因為裡面充滿了故事,而且是很完整的讓你知道前因後果,你會知道梳理一個人並不容易,因此,你自己梳理你自己也是不容易的。但因為裡面是他人的故事,你會看得比較清楚(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最後,才是《7週遇見對的人》,帶領你一步一步透過自我練習、剖析,更看清你的自己,而知道如何面對自己心中的感受、愛自己、愛他人。

延伸閱讀:

▌免費訂閱小金魚電子報

▌按讚小金魚的人生實驗室粉絲團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I accept the Privacy Policy

內容索引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