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迪選讀SP:科技島讀周欽華與敏迪一起談寫作 – 聽神人們一起說寫作

今天聽的podcast是敏迪選讀,聽兩個幾乎是日更的人談論寫作,就跟聽Bryan講如何讀書一樣,真的是非常的過癮,如果你想要開始寫作,非常建議你可以聽一下這一集。

為什麼我會對這則podcast很感興趣

我自己在2017年開始挑戰了連續365天的寫作,那時候的寫作不像現在這樣有固定的寫作目標的,而是隨心所欲,想寫什麼就寫什麼。2019年開始嘗試定位在職涯、讀書心得,因此對於兩個長期寫作又有各自有固定主題的作者(敏迪專注在國際新聞、Michael專注在科技,而且兩個人都還各自經營了podcast),真的是很佩服。就像喜歡看書,就想知道別人都如何選書、看書那樣,喜歡寫文章也就想要知道別人都是怎麼選題、架構文章、下筆的。

周欽華的背景介紹

周欽華(Michael)目前為全職的寫作者,負責科技導讀,採訂閱制,每週二三四各發表一篇文章,每週會選取一篇文章錄製podcast,每雙週會公開一篇文章。之前是科學家、律師,因此訓練了邏輯、謹慎思考、文字編輯的能力。

寫作之前必須找到一個TA

以我現在的狀態來說,我是十分認可這個想法的,不管你是寫作、拍片、錄podcast,任何形式的創作(尤其是帶狀)都必須至少有一個TA,Michael的論點是,有了TA你才會獲得回饋,我認為這點十分的重要。我贊成這個理由還有一點:有了一個TA(寫作的主軸),你才會針對這個主軸深根,並且累積自己固定的讀者。

我覺得如果是一個人還不知道TA、主軸是什麼但是又想開始,那我的經驗就是「開始隨便亂寫」,一邊想寫什麼就寫什麼,一邊關注他人的回饋,找出那些他人有回饋而且你又可以一直寫下去的主題,思考是否可以變成是一個固定的主軸,以此慢慢的確認下來。

我把這個稱為第0個階段,在這個階段,有點像是你在找自己的服裝風格那樣,把所有的服裝風格都測試過了, 你知道你穿什麼舒服而且也有人可以欣賞,你就可以考慮固定風格。接著才會進入階段1,開始有目標的寫作。

從閱讀開始、命題、寫作

這是我覺得最精華的一段,兩個人毫不保留的公開自己的寫作順序,包含如何閱讀、搜集資料、找到可寫的主題、命題、查詢資料、動筆寫作,這段我不細述,希望大家可以搜尋「敏迪選讀」親自聽一下。但我分享我最喜歡的兩點:

1.選讀的深度以及廣度是寫作的第一步:Michael的寫作主題是「科技」,除了每天涉略科技的相關主題之外,另外對於國際新聞也是必須要涉略的,他把這些稱作「背景知識」,背景知識不是每日閱讀的主軸,但是是了解議題的好幫手。敏迪也受到了閱讀的幫助,他一直都每天分享兩篇好文章,三年後,他發現很多的觀點跟理解都來自於過去的累積。每次有這樣的例子都會讓我想到一句話「我們總是太看得起短期的成效,太小看長期的成果」。

2.回顧自己的文章,有助於喚醒自己過去的想法以及觀點:Michael認為,常常回去看自己的文章其實是必須的,你可以回想起自己過去的觀點以及邏輯是什麼,這個我非常的認同。我有時候,自己打開比較久遠以前寫的文章,讀起來都彷彿不認識一樣,反而真的是透過重新閱讀來重新認識自己。(還可以順便改錯字)

3.倒是寫作的方式兩個人不同,Michael是現有大綱開始寫,敏迪則是直接一路寫下去。我個人的話是兩者都會有,基本上當我發現一個主題很難清楚用邏輯表達的時候,我就會有大綱,例如讀書心得、人物傳記重點等等。其餘時候,我的腦袋會有隱形的大概,是可以直接寫作的。

這是一集一小時的podcast訪問,也是敏迪第一次訪問他人,我覺得敏迪訪問的很好,而且含金量很高。Michael把寫作比喻成是馬拉松(也的確村上春樹最喜歡馬拉松),這點我很認同,寫作其實是一個你沒有寫不會又人逼迫你的道路,因此,如果你不自己鼓勵自己跑下去,就算半路中離其實也無所為,這也是為什麼通常寫作會斷斷續續的原因。

我的正式寫作經驗不算很長,從2017年有blog開始,也不過就不到三年的時間。但我很充分體驗到寫作是個馬拉松的比喻。不是那麼喜歡運動,但我還是蠻享受這個文字馬拉松的過程的。

好啦,把這個podcast推薦給你們~希望你們也會喜歡。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I accept the Privacy Policy

內容索引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