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st Salon #2 讓我臣服的理由

People don’t buy “WHAT” you do; they buy “WHY” you do.
—— Simon Sinek




Artist Salon 這個想法進入我的生命不過就是這兩週的事情,我卻在這個區間想過了長遠10年後的眾多細節,很多對話、影片、書籍、文字都會引發我的不同的想法,未來的畫面被一步一步從想法拓展到 3D 立體投射在我的大腦當中。

我最在意的,是那個「Why」。
我認為,做任何事情都有一個最原始的理由。這個理由無關於別人的看法,只關乎是否直視自己心靈的真實需求。

這個自我詰問甚至接近逼問自己的過程又私密又痛苦,有種要剖心示人的感覺。有些時候,那種最原始的原因,說來都覺得丟人,甚至是說不出口。剛開始,我會不敢相信我的初衷是如此地簡單甚至是膚淺。

但非常神奇,當你找到了完全讓自己臣服的理由,你會發現你做事開始充滿動力與靈感,並且有源源不絕的能量。就像是,我真心喜歡 Artist Salon 這個主意,每一次我都可以半夜靈感充沛打文章。


Artist Salon讓自己完全著迷的理由是什麼?



於是,在這幾天,我認真思考了我為何會這麼喜歡 Artist Salon 這個幾乎可以說是憑空出現的想法?

「Artist Salon 的設定解決了我不想中年到老年孤獨的問題。」
我不知道未來我會不會改變我的想法,但目前我很真實的需求確實是如此。


我的人生計畫中,沒有結婚跟孩子。隨著身邊的朋友逐漸結婚、有小孩,我發現我們的生活型態逐漸不同,最明顯的是:週間晚上或是週末少了很多說走就走的朋友,他們需要回家陪伴另外一半或是照顧孩子。聊天的話題也日益分割成「工作」與「家庭」,而你知道彼此的人生比重已改變。

因為這是一個既定的事實,除了老是開玩笑和單身摯友攜手一起住進養老院外,我是真的在想:有什麼事情我做了會快樂、而且願意一直做下去,並且會感受到愛與陪伴。


我想像中的 Artist Salon 就充分解決了這個問題:

1)首先,Artist Salon本身是一個藝文聚會,設定為只有內部的人介紹才能加入,人數最高為每次 10 人,這個制度本身的好處是人數在可控聊天範圍內,確保每一次聚會都可以好好與每一個人聊天,保有了一定的親密程度。

2)再來,Artist Salon是一個定期聚會(例如每個月一次),也就是說,人生中會固定有一群朋友一起吃飯,並且每次認識很少數的新朋友,這些新朋友又是原先朋友推薦的,因此,交友圈會以非常緩慢地速度擴大。

這裡有兩件事情很重要:第一、忘記在哪裡看過,根據研究,和固定的朋友吃飯聚會會提升人的幸福感受、降低憂鬱的可能性。第二、能夠緩慢但是擴大交友圈,對我來說是非常完美的節奏。


3)聚會的地點固定在我未來的家,因此,我會像是一個家的主人一樣歡迎大家的到來,這會讓我感受到愛與陪伴。這一點,我在巴黎 247 號小窩中充分感受到那樣的快樂,當朋友來我家一起煮飯、聊天的時候,我真的是在打開門歡迎他們進來的那一刻覺得幸福感爆棚。



曾經讓我打擊超大的個人特色



關於這點非常符合我的個人特色。
我觀察我自己非常多年,我發現我是一個「比起為自己做事,我更樂於替他人服務」的人。例如說我是個宅女,可是如果朋友想要約看展、吃特別的餐廳、爬很想要爬的山,再遠我都會願意。

一開始我發現這件事情是,我打擊超大的,我覺得我是個很差勁的人,因為我除了工作外,我對於其他事情幾近於沒有個人想法。我沒有辦法接受「原來我是一個沒有個人想法的人」。

後來,忘了在那本書上看到,書上說:「任何你的人格特質用在對的地方後,都可以成為你的人生助力」。不知道為何,我非常喜歡這個概念。我就想到:或許我該去思考的是我如何善用我這個樂於替他人服務的特質。

我覺得 Artist Salon 就很符合這個特質,當大家需要到我家的時候,會激發起我那種想要替大家服務的個性,然後就會意外收穫更多。

例如整理家裡突然變勤快了、開始認真挑選家裡的擺設、為喝酒要借宿在家裡的人準備需要的物品,這一切其實都繁複而費力。但是,這一切,讓我覺得非常快樂、有幹勁,我甚至開始思考,我要如何讓這個聚會可以持續不斷延續下去,就算我去世也是一樣。




只有你滿足你自己,你才有餘裕照顧他人



雖然我也覺得「不想結婚生小孩又不想孤單到老死」這個理由說出來有點膚淺(甚至第一時間還覺得有點可笑),但是,在自我詰問的過程中,找到這個理由的時候,說實在話,我突然有種鬆了一口氣的感覺。

因為,我知道,當我自己想要的東西被滿足的時候,我才能有餘裕地去照顧其他人。

一個我預計會持續數十年直到我老死後仍然繼續的活動,我想:尤其需要一個身心都健康的主辦人(就是我),不是嗎?反正我是由衷這麼相信的。

因此,也希望透過文章給你們鼓勵,有時候遇到瓶頸可能是因為那個「Why」並不是你自己想要的,你需要再次安靜地跟自己討論一次,跟自己聊聊:

「嘿!那個讓你自己完全臣服的理由是什麼?」
不要考慮他人,就問你自己就好。



備註:
文章第一句話出自於Simon Sinek的演講,這場演講主題為「How great leaders inspire action」,他講解著名的黃金圈理論(golden circle),主要論述為「領導是否可以驅動人心關鍵在於:找出核心的Why,並且讓其他人相信」。Simon Sinek也將這個想法更完整地寫成了一本書:Start With Why(中文翻譯:《先問,為什麼?》)。

備註2:
歡迎追蹤 Artist Salon 專屬 IG 帳號:artistsalonparis

讀者回信

Hi 小金魚
我是XXX
被這 句話打到" 「比起為自己做事,我更樂於替他人服務」的人。

想跟你說說
我也是這樣的人

曾經我不明白為什麼…
很多自己的行為 慣性地把朋友親人們的需求放在我自己的之前
也曾經痛苦過

但後來 我透過一些方法 (諮商的、身心靈的 都有)
去理解我自己
其中 協助我找到自己可接受的”工具”是 Gallup的天賦優勢分析、還有就是 人類圖
當然 這都不是做測驗 看完報告就有答案
但透過這些工具 我理解了自己的特性來源 進而明白自己行為的依據 然後開始接受 “這獨一無二的自己”

就想跟你分享 🙂

Hi 小金魚,

好喜歡小金魚最近的電子報,有種慢慢找回自己生活的感覺。加油!

海明威曾說「如果你夠幸運,在年輕時待過巴黎,那麼巴黎將永遠跟隨著你,因為巴黎是一席流動的饗宴。」

以前很難理解這句話的意思,最近透過小金魚的文章,才真正明白原來是這樣的感覺。

曾經巴黎也是我的夢想,但因為現實生活讓我慢慢把這件事的順位一直往後移。謝謝妳的分享,有鼓勵到我,要繼續實現夢想。謝謝~

祝福小金魚

以及假期愉快 :)


​我覺得這個Artist Salon的點子超酷的,記得邀我喔~

Hello 小金魚,

訂閱妳的文章大概一個多月了,從妳分享的生活和文字,可以感受到妳是個一直在「感受」和「體悟」的女生呢😊

這封信我覺得特別有共鳴!我的人生計畫也沒有結婚和孩子😂有時下班回家會感到空虛,我想這個空虛不是因為沒有朋友,是沒有可以「心靈層面上有連結」的朋友,但看著妳的信就會覺得很滿足和平靜🙂

謝謝妳,我也完全認同,只有當自己富足了,才有能力給予。希望妳能繼續富足~繼續分享~


本文於 2022/11/4 電子報首發,想第一時間收到最新文章,歡迎訂閱電子報: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I accept the Privacy Policy

內容索引
返回頂端